埃及揭了苏-35老底 性能问题成主因!埃及最近公开了7年前取消购买俄罗斯苏-35战机的真实原因,出乎意料的是,这并非外界普遍认为的美国施压所致,而是因为苏-35在试飞过程中表现不佳。埃及空军发现该机型在雷达、发动机和独立作战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即使需要支付违约金,他们也决定不再继续购买。
当时,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关注,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是美国干预导致交易失败。然而,现在埃及终于澄清了真相。虽然美国确实有所干涉,但埃及强调,苏-35的性能问题才是最终退单的关键因素。
回顾过去,这笔交易的失败不仅仅是美国的幕后操作。埃及更关注的是战机的实际性能。尽管苏-35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一无是处。中国在2013年购买苏-35主要是为了获取其配备的117S发动机技术,这对歼-20的研发至关重要。中国的早期歼-20使用的是俄罗斯AL-31F发动机,未能充分发挥潜力,因此通过购买苏-35获取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为后续改进铺路。五年后,中国自主研发的涡扇-10矢量发动机投入使用,解决了发动机瓶颈问题。
相比之下,埃及急需一款能够提升空军实力的战机,而苏-35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苏-35存在的问题包括油耗大、电子战吊舱覆盖范围窄和技术落后的相控阵雷达。面对以色列装备的先进战机如F-15、F-16和F-35,苏-35难以形成有效对抗。
在与俄罗斯的合作破裂后,埃及转向其他选择。今年2月,埃及与中国达成协议,购买40架歼-10CE,合同金额接近35亿美元。尽管歼-10CE在技术上不如以色列的F-35,但它能满足埃及的主要防御需求。加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埃及的联合军演中,埃及空军对歼-10C的性能表示认可,这笔交易显得非常合理。
中埃双方都明白,歼-10CE可能无法与F-35抗衡,但对于埃及而言,性价比和防御能力更为重要。此外,巴基斯坦对歼-10CE的推荐也进一步推动了更多中东国家考虑中国战机。
至于苏-35,由于技术短板和俄乌冲突的影响,它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减弱。尽管在某些领域仍有一定优势,但综合表现已无法满足越来越多国家的需求。
配资世界门户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