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作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幸福产业”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朝阳产业”,正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画卷中,扬州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笔,以创新发展为墨,全力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这座千年历史名城承载着无数璀璨的文化记忆。晚清第一园何园,以其精妙绝伦的建筑艺术,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历史老街东关街,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店铺,勾勒出扬州的市井烟火;“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瘦西湖,湖光山色,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卷。作为1700多公里大运河的原点城市,扬州的历史遗存和文化价值熠熠生辉。近年来,“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称号的获得,更是让扬州的国际影响力如日中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
聚焦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扬州坚持主客共享、文旅共兴的理念,精心打造“来扬州行大运”文化旅游品牌,构建起以主城为中心、以大运河为主轴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扬州大力建设提升“运河十二景”,让古老的运河焕发新的生机;开通运河水上游览线,游客可乘船领略运河两岸的秀丽风光;推出“二分明月忆扬州”瘦西湖夜游等特色产品,将白天的美景延伸至夜晚,为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同时,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等一批文化新地标的建成开放,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成为市民和游客打卡的热门去处。
为了让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扬州积极探索多元融合业态。策划推出“扬州.好运集”非遗购物体验、“大运扬州”周末市集等系列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游玩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打造谢馥春、漆器、文人香等特色非遗主题生活馆,将非遗产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形成“文旅+非遗+生活”的全新模式,既传承了非遗技艺,又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在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东关街园宅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南河下、仁丰里历史街区入选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广陵“有盐”文化街区、文汇阁、马可.波罗纪念馆、淮扬菜博物馆等全新开放,让历史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扬州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验更是在全国交流推广,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典范。
文化赋能,让扬州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绽放出独特的魅力。未来,扬州将继续深挖文化内涵,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书写更加绚丽的发展篇章,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顾潇
配资世界门户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